一、市民“十不”规范指哪些?
不随地吐痰;不乱倒垃圾;不乱贴滥画;不违章乱建;不抢道乱行;不损坏公物;不虐老欺幼;不污言秽语;不酗酒滋事;不赌博迷信。
二、市民应从哪些方面树立卫生意识、养成卫生习惯?
一是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,二是搞好工作场所的卫生,三是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四是注意个人卫生。
三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有哪些?
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,不要随地吐痰,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擦鼻涕使用过的手纸;
勤洗手,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;
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(如打喷嚏后)应立即洗手或擦净;
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、餐具、毛巾、牙刷等物品;
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,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,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,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,注意保暖;
衣服、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;
多喝水,多吃蔬菜水果,增加机体免疫能力;
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;
避免接触猫狗、禽鸟、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,一旦接触,一定要洗手;
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,不要触摸,应立即报告。
三、为什么要搞好环境卫生?
环境卫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,环境卫生状况不好时,空气中会飘散着灰尘,这灰尘可能携带病菌、病毒等病微生物,人吸入后就会生病,如果居住环境不仅有灰尘,还有污水、杂草、禽畜粪便、垃圾等对人的健康危害更大,所以保持环境卫生对人的身体健康、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益处。
四、居民怎样主动搞好公共场所的卫生?
搞好公共场所的卫生,住在楼上的居民不应只图方便,将废纸、烟头、瓜皮、果壳等废弃物随手扔出窗外,不应向窗外泼脏水,倒残羹剩汤。晾晒衣物时要先拧干,以免水滴弄湿了楼下邻居晾晒的衣被。垃圾必须分类倾倒。建造、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倒在指定地点,不得倒入垃圾箱内。在实行垃圾袋装化的地区,居民应主动配合,将垃圾装在垃圾袋内,在指定的时间内放在指定的地方。此外,还要保持住宅区内绿地的整洁。
五、怎样管好厕所卫生?
厕所要天天打扫,粪缸要加盖或建化粪池,最好建造使用卫生厕所,卫生厕所是指有墙、有顶、厕坑及化粪池(无渗漏)、环境卫生、无蝇、基本无异味。
六、怎样管好生活用水?
生活饮用水受污染,不仅可以传播肠道传染病等疾病,还可能引起中毒或诱发其它疾病,保护健康,一定要注意生活饮用水安全,水井周围15—30米范围内不能洗衣服、洗马桶或清洗其它脏物,水井30米以内不能有厕所、粪坑、污水坑(沟)等污染源,提倡使用自来水。如果饮用水受污染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。
七、为什么要多吃熟食、喝开水?
春、秋季节最容易形成肠道传染病的流行,因此最好多吃熟食,多喝开水,生凉食品里可能含有未被杀死的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等,看起来很干净的生水里也可能含有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或有毒化学物质等,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。
八、为什么要勤晒衣被?
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作用。勤晒被褥、衣物,经常打开门窗让阳光照射屋内,促使室内保持干燥,有利于抑制各类病菌产生,可以预防多种疾病。
九、怎样清除生活垃圾?
住宅室内和院落的卫生要每天打扫一次,家具要经常擦拭,清理的生活垃圾要抛放到指定垃圾站,养成将垃圾分类抛放的习惯,遵守公共场所卫生制度,参与公共环境卫生保洁工作,爱护公共场所卫生。
十、卫生城市市民行为规范有哪些内容?
个体行为:
(1)讲公德、讲卫生,不乱扔乱倒、随地吐痰。
(2)每天早晚刷牙,饭前便后洗手。
(3)勤晒被褥,服装整齐。
(4)定期洗澡、理发、剪指甲。
(5)主动学习卫生知识,按时让孩子参加计划免疫。
(6)每天锻炼身体,不吸烟,少喝酒。
群体行为:
(1)室内整洁,空气新鲜,无蚊、蝇、老鼠、蟑螂。
(2)公共场所有禁烟标志,劝阻吸烟。
(3)厨房通风良好,阳台封闭规范。
(4)灶具、碗筷干净,生熟食品分开。
(5)厕所、地面、门窗、墙壁、灯具、洗手池整洁,无臭味、无苍蝇,便池整洁。
![]() |